来电咨询:010-63525118



4月29日,每周行业新闻速报
2024年04月29日

OPPO暂停XR业务,重点将转向AI领域

近日,有消息称OPPO暂停XR业务,OPPO方面表示,AI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OPPO研究院将加大包括AI软硬件创新在内的各项前沿技术探索。OPPO的XR业务主要由OPPO研究院负责。报道称,OPPO XR探索暂停,涉及人员规模为上百人。此次的调整并不会有大规模裁员动作,而是转岗。
OPPO方面对此表示,我们认为AI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OPPO研究院将加大包括AI软硬件创新在内的各项前沿技术探索。同时,研究院本身聚焦前沿核心技术突破和新机会的探索,AI、XR,AR都是前沿技术,OPPO会持续投入相关前沿技术的探索。今年春节后,OPPO CEO陈明永在内部信中表示,2024年是AI手机元年,OPPO将开启AI手机新时代。OPPO高级副总裁刘作虎也在采访中表示,对AI投入不设上限。


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与华为达成合作 推进鸿蒙原生进程

近日,据华为HarmonyOS官方消息,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与华为达成合作,双方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快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开发的300多个客户端鸿蒙原生应用的开发进度,同时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建设的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将面向1000余家党媒单位,实现更高效的内容分发和更优质的用户体验,并为鸿蒙生态提供更多权威、优质内容!

与此同时,华为官宣将在6月21日-23日在东莞松山湖举行华为开发者大会(HDC 2024)。据华为官方透露,盘古大模型5.0与HarmonyOS NEXT鸿蒙星河版将于本届华为开发者大会(HDC 2024)亮相。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发文称:“打造鸿蒙原生应用生态是我们今年最重要的事情。期待广大开发者、合作伙伴6月和我们相聚HDC2024, 一起见证全新的鸿蒙生态!”


IDC:华为重回中国手机市场第一

近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 2024 年第一季度中国手机市场跟踪报告,荣耀以 17.1% 的市场份额拿下第一,华为占 17.0% 位列第二,OPPO、苹果和 vivo 分别位列第三至第五位。

IDC 报告显示,华为在 2024 年第一季度市场份额同比增长 110.0%,市场热议华为全面回归后的荣耀受到影响将会最大,但从数据看,荣耀依然保持稳定增长,同比增长 13.2%。这也是前五名厂商中,唯二市场份额同比增长的手机厂商。IDC 中国区副总裁王吉平介绍,荣耀第一季度手机市场份额对,其中荣耀 Magic6 系列首销第一季度出货量超过上一代产品前二季度出货量之和,荣耀折叠屏手机份额同比涨幅最高达到 675.4%。今年第一季度荣耀在 600 美元以上的高端市场份额提升明显,出货量同比增幅高达 123.3%,高端市场份额仅次于苹果和华为。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在 IDC 的数据统计中,荣耀在 2023 四季度和 2023 全年的中国市场出货量排名中,均位列安卓阵营第一。

 

IDC:一季度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华为第一,荣耀、vivo、OPPO、三星前五

近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了 2024 年第一季度中国手机市场跟踪报告,报告表示折叠屏手机市场延续快速增长趋势,出货量达到186 万台,比去年一季度增长 83%。其中华为以 44.1% 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荣耀占比 26.7% 位列第二,vivo 占比 12.6%位居第三,OPPO 占比 9.0%位列第四,三星排名第五,占据 5.9%的市场份额。IDC 报告表示,从去年下半年的荣耀 Magic V2 系列到本季度的 vivo X Fold3系列,折叠屏手机正在逐步解决厚重不耐用,续航差,影像一般以及价格贵等问题。单品方面,华为 Mate X5 和 Pocket 2 帮助华为稳固市场;荣耀 Magic V2 系列使荣耀在折叠屏市场快速增长;vivo X Fold3 系列销售超出预期,已开始加单;OPPO Find N3 Flip 在竖折市场份额位居第二。

据此前的报道,在 2024 年第一季度中国手机市场中,荣耀以 17.1% 的市场份额拿下第一,华为占 17.0% 位列第二,OPPO、苹果和 vivo 分别位列第三至第五位。

 

苹果iPhone激活份额在美国市场跌至六年来新低,安卓手机异军突起

近日,据市场研究公司 CIRP 最新报告,苹果 iPhone在美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新激活份额相比去年大幅下滑,跌至六年来的最低水平。

报告指出,尽管苹果现有智能手机用户基数可能高于其最近在美国市场的新激活份额,但后者的确出现明显下跌。数据显示,2023 年第一和第二季度,苹果在美国市场的新激活份额曾一度达到峰值 40%。然而截至 2024 年第一季度,这一数字已下滑至 33%。这意味着在美国,每激活 3 部新智能手机中,就有 2 部属于安卓阵营。根据 CIRP 的数据,苹果上一次出现如此低的激活量占比还要追溯到 2017 年。

CIRP 认为,过去几年 iPhone 质量的提升以及新功能的减少可能是导致激活率下降的原因之一。另一个潜在因素则是“更透明的手机购买计划促使许多智能手机用户推迟了升级换代的周期”,而这或许对 iPhone 的影响比安卓手机更大。


5G消息新标准发布 中国电信不断加码产业基建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2024年第4号文件,批准了454项行业标准,其中通信行业占据了87项。尤为引人注目的是,《5G消息不同运营商业务互通总体技术要求》被正式纳入其中,并将于2024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志着5G消息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尽管5G消息市场机遇巨大,但要让5G消息真正走近大众用户的生活,还需要解决一些关键问题。首先,需要解决很多手机还不支持5G消息应用的问题。目前市场上仍有大量老旧手机设备,这些设备并不支持5G消息功能。因此,推动手机制造商加快5G消息功能的研发和应用至关重要。只有让更多的手机设备支持5G消息,才能让更多的用户享受到5G消息带来的便捷和高效。

其次,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目前很多用户对5G消息的认知度还较低,并不了解5G消息的优势和使用方法。因此,中国电信需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提高用户对5G消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可以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发布宣传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开展互动等方式,让更多用户了解并尝试使用5G消息。

最后,普及基于5G消息的各种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场景也是关键之一。5G消息不仅仅是一种通信方式,更是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和应用场景,可以进一步提升5G消息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例如,可以将5G消息与政务服务、金融服务、医疗服务等相结合,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一季度我国电信业务收入为4437亿元 同比增长4.5%

据工信部消息,一季度,通信业整体运行平稳。电信业务收入稳中有升,云计算等新兴业务拉动作用加大;5G、千兆光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网络连接用户规模持续扩大。

一季度,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437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较12月份提升0.2个百分点。按照上年不变价计算的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3.4%。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互联网宽带业务收入661.9亿元,同比增长6.1%,占电信业务收入的14.9%,占比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0.9个百分点。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1598亿元,同比下降1.3%,占电信业务收入的36%。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积极发展IPTV、互联网数据中心、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业务,一季度共完成业务收入1174亿元,同比增长12.2%,占电信业务收入的26.5%,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3个百分点。其中云计算和大数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7.4%37.3%,物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3%。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固定语音和移动语音业务收入44.7亿元和26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6.3%4.5%,共占电信业务收入的7%,占比同比回落0.7个百分点。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王江舟:6G需充分考虑垂直行业的特性需求

近日,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王江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6G最核心的应用在于虚实结合,增强现实、数字孪生。6G可以提供超高速率、超低时延且确定性的网络,为最后形成“万物智联”提供连接与管道服务。但6G不仅仅是连接,还应与垂直行业深度结合,为个性化应用提供数字能力底座。

王江舟在回顾5G的发展历程时指出,5G标准在设计之初更多的是面向C端的eMBB应用,对垂直行业个性化应用考量相对不足。到了5G-A阶段,网络能力出现增强,开始更加强调对垂直行业和应用场景的赋能,5G-A将会是5G6G标准中必要过渡阶段。鉴于垂直行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王江舟强调,在6G标准制定过程中,需充分吸纳更多垂直行业的特性与需求。他认为,6G生态系统可能会与4G/5G完全不同,无论是技术还是应用层面,6G都将实现重大进展。但同时他也指出,技术成熟不是一蹴而就的,以毫米波技术为例,尽管在5G初期就备受关注并给予厚望,但至今尚未得到大规模商。王江舟特别看好通信与AI的深度融合。面对通信行业快速的技术革新,仅依靠传统技术已无法有效应对复杂通信问题,AI成为解决问题有效途径。然而AI并不是万能的,通用的AGI大模型还是太复杂,功耗大,这与6G愿景所倡导的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理念并不吻合。因此,要开发针对通信行业或网络的专属模型。对于端侧大模型的趋势,王江舟认为,还是要看应用场景和业务类型,如果业务对延迟非常敏感,端侧算力是可以的;但端侧算力总归是有限的,这就需要云边端的协同优化或者联合优化。谈及能耗问题,他预计在6G时代,网络结构可能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例如当前备受关注的无蜂窝架构,有望大幅降低网络能耗。

此外,他指出,对于运营商而言,网络投入与商业变现可能会存在一个时间差,但网络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建设是必然的;另外,6G的产业链非常长,具有很强的辐射效应,对于提升国家整体科技水平具有很强拉动作用。最后王江舟强调,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标准化进程中,应努力推动形成全球统一的6G标准。

 

IDC:中国电信行业大模型市场前景广阔

近日,市场研究公司IDC近日发布了《中国电信行业大模型应用场景和展望,2024》报告,该报告聚焦于中国电信行业大模型应用情况,探讨了新的市场发展动态,介绍了当前典型的三类中国电信行业大模型产品,并分别对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商、软件和服务提供商提出了行动建议。

IDC认为,大模型的出现为电信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转型机遇。它不仅拓展了算力供给市场(如云和数据中心业务),更推动了电信业务运营和管理的智能化升级。通过大模型的助力,运营商能够加速从传统电信网络服务商向信息技术服务商转型,进而提升整体竞争力,应对市场的快速变化。

IDC认为,大模型对运营商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通过提供云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以及高质量的数据中心互联网络,实现大模型服务的商业化;随着AI手机和AI个人电脑的普及,以及AI推理对边缘算力需求的增长,加速用户DOUARPU的合理增长;通过在垂直行业落地大模型应用,提升运营商解决方案的竞争力;并在内部运营中应用大模型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客户服务效率和员工自动化工具,同时探索智能自治网络应用,实现更高效的网络运维和管理。


中央网信办等三部门印发《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2024年工作安排》

近日,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2024年工作安排》(以下简称《工作安排》)。

《工作安排》明确了2024年工作目标:到2024年末,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8亿,物联网IPv6连接数达到6.5亿,固定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到23%,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到65%IPv6网络性能显著提高,使用体验提升明显。云服务、内容分发网络、数据中心在业务开通时默认启用IPv6功能。主要商业网站及移动互联网应用IPv6支持率达到95%IPv6行业融合应用更加深入广泛。固定网络IPv6贯通水平大幅跃升,新出厂家庭路由器、机顶盒等终端设备默认启用IPv6,存量家庭路由器IPv6开启率明显提升,企业机构互联网专线IPv6开通率明显提高。IPv6单栈支持能力持续增强。“IPv6+”创新技术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IPv6标准体系持续完善,立项IPv6国家标准达到50项。

《工作安排》部署了十个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增强IPv6网络性能和服务质量。包括加大IPv6网络优化力度、优化IPv6业务开通流程、持续提升IPv6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深入推进广电网络IPv6改造。二是提高应用设施IPv6部署水平。包括加强云产品IPv6推广应用、提升内容分发网络IPv6流量占比、强化数据中心承载业务IPv6升级改造、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同步部署IPv6。三是提高终端设备IPv6连通水平。包括提升家庭路由器IPv6使用水平、扩大家庭智能终端IPv6支持范围、加快推进物联网IPv6应用。四是强化先行先试和示范引领。包括开展重点城市IPv6专项行动、强化试点示范作用、推动党政机关办公网络率先开通IPv6、强化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专家委平台作用。五是推进IPv6单栈部署演进。包括增强IPv6单栈运行能力、拓展IPv6单栈试点部署范围。六是深化行业融合应用。包括深化中央企业行业系统IPv6改造、提升金融机构IPv6创新应用水平、推进农业农村部系统IPv6升级改造、深化教育行业IPv6部署应用、推进各级人社部门IPv6部署应用、推进民政信息系统IPv6部署应用、加强医疗卫生机构IPv6升级改造、推进交通数字化设施IPv6应用、拓展工业互联网IPv6应用、深化水利行业IPv6部署应用、加大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信息化IPv6改造力度、推动应急管理业务系统和终端支持IPv6。七是扩大IPv6内容源规模。包括深化政务网络和应用服务IPv6升级改造、拓展商业应用IPv6支持范围。八是推进创新生态和标准体系建设。包括强化“IPv6+”创新产业生态建设、加强互联网体系结构创新研究、持续推进IPv6国家标准制定与实施、积极参与IPv6技术国际标准制定。九是强化网络安全保障。包括加快IPv6安全技术产品研发应用、加强IPv6网络安全防护和管理监督。十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包括创新宣传形式和内容、丰富行业交流活动。


以上信息来源于网络,由智奇数美编辑整理,如涉及侵权请告知删除。

> 上篇:4月22日,每周行业新闻速报 > 下篇:5月6日,每周行业新闻速报
立即合作
在线咨询
×
马上合作
公司名称
联系人
联系电话
行业
金融银行
传统行业
政府机构
产品选项
号码品牌认证
海马码号卫士
海马码号智能状态检测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