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月25日,每周新闻速报
近日,在彭博社公开的采访内容中,谷歌披露了当前“不会碰”的设备清单。
当前三星和摩托罗拉正积极投入小折叠手机市场,而谷歌高管表示公司不会加入这场竞争。同时,高管们确认,谷歌没有研发智能戒指,新款平板的开发也已暂停,Pixel Tablet 2 的取消由此得到间接确认。谷歌设备负责人 Rick Osterloh 也谈到了智能眼镜。他说,谷歌是否会真正推出眼镜产品目前仍“待定”,同时也坚信眼镜将是谷歌未来战略的一部分。IT之家从报道中获悉,谷歌一直同台展览自家的眼镜原型与三星合作的 XR 头显。与 Meta 类似,谷歌更希望通过 AndroidXR 打造一个开放平台,供更多硬件厂商开发智能眼镜。Osterloh 与副手 Shakil Barkat 提到了一种可能的形态:不带显示屏的眼镜搭配一部小尺寸手机,满足娱乐需求。不过,他们再次强调,谷歌短期内不会涉足小折叠手机。谷歌对眼镜的态度也与过去的失败有关。原版 Google Glass 曾遭遇惨败,被列为过去十年科技行业最大的失败案例之一。随着 Meta Ray-Ban 等产品的出现,市场环境已明显不同,谷歌或许会在未来更谨慎地重返这一领域。至于 Pixel 手机的外观是否会改变,比如摆脱“大相机模组”的设计,设计主管 Ivy Ross 表示,公司通常每两到三年会尝试全新的设计语言,因此 Pixel 手机也快迎来新一轮变革。
近日,据《南华早报》报道,华为Pura 80手机采用了其自主研发的麒麟9020系统级芯片,这是该公司遭遇美国制裁五年来首次揭开其高端智能手机处理器的神秘面纱。Pura 80用户在手机系统更新后分享的截图中赫然出现了该芯片组的名称。此前,有关华为5G智能手机所用处理器的信息,仅通过第三方的拆解分析得以披露,而华为本身从未给出任何官方确认。尽管美国实施了严格的技术限制,但华为麒麟9020的发布反映了该公司对其芯片设计能力的信息,及其在5G智能手机市场的强势回归。
加拿大研究公司TechInsights去年12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麒麟9020芯片由中芯国际制造,采用了7nm先进制程,于去年首次应用于华为Mate 70。IDC数据显示,在第二季度,华为四年来首次位居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一,出货量份额达到18.1%。华为在7月份宣布,目前已有超过1000万台设备运行HarmonyOS 5。
近日,《财富》中国科技50强”榜单发布。财富中文版评价,在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的交汇中,中国公司们正在以强大的执行力推动科技落地。在大模型领域,它们避开空泛的概念炒作,聚焦金融、医疗等垂直领域的模型优化,提高效率;它们通过优化关节灵活性与续航能力,让机器替代人类进入高危、高强度作业场景;它们研发更高效、清洁的能源,让人类与自然更和谐相处。
榜单显示,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高居榜首。排名第二的公司是今年爆红的DeepSeek。阿里巴巴和腾讯公司分别位居第五和第六位。另一家爆红的人形机器人公司宇树科技,排名第九。通信企业中,还有亨通集团有限公司上榜,排名第24位。
近日,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25年6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显示,2025年6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2259.8万部,同比下降9.3%,其中,5G手机1843.6万部,同比下降16.7%,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1.6%。2025年1-6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1.41亿部,同比下降3.9%,其中,5G手机1.21亿部,同比下降3.0%,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5.5%。
近日,OpenAI 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在与 Zerodha 联合创始人尼基尔·卡马特的播客对话中表示,当今的智能手机和电脑并不适合 AI 的未来发展。他认为,现有的智能手机、计算机的硬件形态无法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真正潜力。他强调,像 ChatGPT 这样的 AI 模型需要更先进的硬件支持。
奥尔特曼在访谈中指出,全球用户依赖的设备本质上具有“二进制特性”—— 即非开即关的运作模式。他提出,理想中的未来设备应能持续保持情境感知能力,随时为用户提供协助。“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能尽可能获取上下文信息、主动处理事务并具有前瞻性的 AI。”他认为,真正的 AI 伴侣应具备智能提醒、主动干预和适时提示的功能,这要求设备无需置于口袋或手中也能持续运作。“我认为当前的电脑形态并不适合这一点,”奥尔特曼表示,“这种非开即关的二进制特性,与我们所期待的 AI 伴侣科幻梦想存在差距。”他预计未来的智能设备将更接近电影中呈现的形态,能够灵活适应各种使用场景。
奥尔特曼此前还宣布与前苹果首席设计师乔尼 艾维(Jony Ive)开展合作。有传闻称,双方正在开发新型硬件产品,这将是 OpenAI 首次涉足硬件领域。尽管他并未在播客中透露过多细节,但奥尔特曼表示其团队正在探索智能眼镜、可穿戴设备以及小型桌面终端等新形态,他强调核心理念是打造“具备环境感知的实体硬件”。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我国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初步建立先进的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和标准体系。脑机接口产品加快应用,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打造2至3个产业发展集聚区,开拓一批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
技术潜力:重构人机交互的“数字神经”脑机接口(BCI)作为连接人脑与外部设备的“数字神经”,其核心价值在于突破传统交互模式的物理限制。通过解码神经信号,BCI可实现“意念控制设备”的科幻场景。从医疗领域起步,BCI已展现出革命性潜力。例如,全球首例渐冻症患者通过植入式设备实现“脑控打字”,国内企业研发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帮助中风患者重建运动功能。而随着技术迭代,其应用边界正从医疗康复向教育、娱乐、军事等领域延伸。更深远的意义在于,BCI推动人机交互从“手-眼-屏”的二维模式,跃迁至“脑-机”的直接交互维度。这种变革不仅提升效率,更重新定义了人类与数字世界的关系:当思维成为输入终端,设备成为延伸大脑的“外设”,人机共生将不再停留于概念,而是成为可感知的现实。
机遇与挑战:科技梦想与伦理边界的碰撞,脑机接口的快速发展,既是技术突破的机遇,也是对社会规则的全面考验。隐私安全是首要防线。脑数据作为最私密的生物信息,一旦泄露可能暴露个体思维、情绪甚至潜意识。伦理争议触及文明本质。当BCI能够修改或增强神经活动,“思维自由”是否会被技术干预?人机融合的边界在哪里?社会公平与技术普惠性亦不容忽视。BCI设备的高成本可能导致技术垄断,加剧数字鸿沟。法律监管面临空白。现有法律体系尚未覆盖脑机接口的侵权责任、知识产权归属等问题。例如,若BCI设备导致用户思维被篡改,该由谁承担责任?
构建生态:政策、产业与社会的协同进化,推动脑机接口健康发展,需构建“技术-产业-伦理”三位一体的生态体系,实现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良性循环。政策层面,需强化顶层设计与资源整合。一方面,设立国家级BCI专项基金,重点支持侵入式设备、神经编码算法等“卡脖子”技术攻关;另一方面,推动标准体系建设,制定信号采集、数据格式、安全认证等统一规范,避免行业无序竞争。产业层面,需鼓励跨学科协同创新。BCI融合神经科学、材料学、人工智能等多领域知识,单一机构难以独立突破。应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同时,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链主”企业,通过并购、开放平台等方式整合产业链资源,提升全球话语权。社会层面,需构建伦理共识与公众参与机制。通过科普活动消除“BCI控制人类”的误解,引导公众理性看待技术风险。此外,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与欧美国家共建BCI技术联盟,避免“规则孤岛”阻碍全球协作。未来,当BCI真正融入日常生活,我们或许将见证一个“思维即服务”的新时代。
近日,Meta 公司对其人工智能组织架构进行了重大调整。据 The Information 上周五报道,Meta 正准备拆分现有的人工智能组织,并将其重组为四个新的团队。现据彭博社报道,这一变动已通过一份内部备忘录正式公布。此次调整由 Scale AI 创始人 Alexandr Wang 宣布,他于今年 6 月加入 Meta,担任首席人工智能官。
据了解,Meta 新的人工智能组织将被命名为 Meta 超级智能实验室(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简称 MSL),其中的核心团队是 TBD 实验室,由 Wang 负责领导。该团队将专注于基础模型的研究,例如 Llama 系列,该系列的最新版本于今年 4 月发布。其他三个团队将分别专注于研究、产品整合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在过去几个月中,Meta 投入了大量资源对其人工智能组织架构进行改革,以应对来自 OpenAI、Anthropic 和谷歌 DeepMind 等竞争对手的挑战。据《彭博社》6 月的报道,Meta 创始人马克 扎克伯格亲自参与了新团队的招聘工作。
近日,是德科技(NYSE: KEYS )宣布其与Heavy Reading合作发布了《超越瓶颈:2025年AI集群网络报告》。报告指出,人工智能(AI)的采用速度正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已难以跟上其发展步伐。这项全球研究强调,电信和云服务提供商亟需从“扩张”转向“优化”,以支持下一代AI工作负载。
随着AI在各个行业的加速发展,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需求也在迅速攀升。仅仅扩建基础设施已不再足够;6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希望在不进行新增投资的情况下,从现有基础设施中挖掘更多价值。运营商正在转向性能优化策略,例如基于真实AI工作负载仿真,不仅为了验证性能,还为了提高效率并加速下一代AI集群的部署。报告显示,近89%的受访者计划在未来一年内扩大或维持AI基础设施投资。推动这一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云集成(51%)、更高速的GPU(49%)和高速网络升级(45%)。
报告的主要发现包括:优化优先:尽管投资仍在继续,但62%的运营商表示,他们希望在不增加新资本支出的情况下,从现有基础设施中挖掘更多价值。仿真变得至关重要:高达95%的受访者表示,真实的工作负载仿真至关重要,但许多企业机构缺乏有效模拟生产规模AI环境的工具。基础设施压力日益增加:超过50%的运营商表示,预算限制(59%)、基础设施限制(55%)和人才短缺(51%)是他们扩展AI规模时面临的最大阻碍。高速网络技术加速普及:先进网络技术的采用势头正劲,34%的受访者正在探索800G技术,22%正在尝试1.6T技术,58%正在评估可否将超以太网(Ultra Ethernet)作为高性能网络选项。网络瓶颈成下一个突破点:55%的运营商正在部署400G互连,行业对1.6T的兴趣日益浓厚,网络容量正逐渐成为AI可扩展性的决定性因素。该研究揭示了一个重要的行业转变:基础设施的演进不再仅仅关乎容量,还关乎效率、性能和可靠性。随着AI模型日益复杂,真实AI工作负载仿真等工具对于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基础设施的潜力至关重要。
是德科技网络应用与安全事业部副总裁兼总经理Ram Periakaruppan表示:“AI数据中心正迎来一个临界点,仅凭性能和规模已不再足够。运营商需要更深入的洞察、更严格的验证和更明智的基础设施决策。这项研究印证了我们在实际场景中观察到的情况——AI时代的成功取决于对网络的每一层进行优化。是德科技很荣幸能够以解决方案支持这一转变,助力提供商大规模开展AI基础设施的仿真、验证工作,并构建面向未来的能力。”
2025 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在行业竞争和技术迭代中陆续交卷:三家营收均实现稳健增长。从营收规模看,中国移动以5,438亿元位居榜首,但同比略有下滑(-0.5%);中国联通以2,002亿元营收增长1.5%,增速最快;中国电信以2,694亿元营收增长1.3%,保持中游。三家运营商的净利润均实现5%左右的同比增长,但盈利结构差异明显。
近日,百度蒸汽机(MuseSteamer)音视频一体化模型完成重大升级,Turbo版、Lite版、Pro版,及有声版全面开放,在行业内首次实现多人有声音视频一体化生成。百度蒸汽机通过五大技术突破实现“需求即成片”,在生成电影级高清视频画面的同时,实现逼真环境音效、自然人物语音的同步输出。即日起,用户可通过百度搜索“百度蒸汽机”或登录“绘想”平台体验,企业用户可在千帆平台享受高性能视频生成服务。
据介绍,百度蒸汽机是全球首个中文音视频一体化生成的I2V模型,不仅支持环境音效,更支持多角色语音的一体化生成。百度蒸汽机2.0有声版模型让AIGC视频创作彻底告别了配音,创作者对完美视听语言的一切想象,只需要一张图和提示词。
以上信息来源于网络,由智奇数美编辑整理,如涉及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