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每周新闻速报

[2025-09-01]

爱立信CTO:5G在垂直行业拥有巨大潜力

近日,爱立信首席技术官艾瑞科(Erik Ekudden)和顾问切坦·夏尔马(Chetan Sharma)概述了如果5G技术能获得政府、监管机构和服务提供商的正确支持,它将如何推动众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在一份基础报告中,这位高管和分析师确认,包括公共安全、汽车、港口、采矿、医疗保健以及体育和娱乐在内的多个行业,在未来几年有望受益于5G的推动。他们强调,未来企业使用5G来实施数字化可能会经历一个潜在的激烈时期,这一趋势将由涵盖人工智能、云计算以及独立组网和演进版本在内的技术推动。

艾瑞科和夏尔马呼吁政府、监管机构和服务提供商支持这项技术,以充分利用其潜力,同时警告说仍有许多因素可能影响其前景。他们认为频谱分配、中频段人口覆盖、独立组网5G普及以及网络成熟度是面临的挑战。


国家发展改革委霍福鹏:“人工智能+”将在四方面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主任霍福鹏对媒体“文件提出的重点应用领域,有哪些与老百姓日常工作生活直接相关?预期能带来哪些改变?”的提问,进行了解读。霍福鹏认为,“人工智能+”不仅是科技发展的前沿方向,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现实关切。当前,人工智能正日益融入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赋能千行百业、造福千家万户。《意见》提出了“人工智能+民生福祉”“人工智能+消费提质”等重点行动,其中多项举措都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具体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更”。

第一,工作方式更为智能。一方面,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特点,改善传统岗位工作环境,减轻劳动者负担,降低安全风险。比如,在矿山开采、高空作业等劳动力紧缺或高危领域,人工智能有望成为工人们可靠的“搭档”。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人工智能培训,可帮助劳动者掌握新工具、适应新业态,激发就业活力与创新动力。此外,通过就业风险评估,还能研判化解可能出现的结构性失业风险,引导创新资源向创造就业潜力大的领域集中。

第二,教育学习更有效率。人工智能将深度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要素、全过程,贯穿课堂教学与课后学习,推动教育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型。比如,针对学生个体特点开发智能学伴、智能教师应用等情景化、定制化的教育产品,可以加快实现大规模因材施教。又比如,在一些教育资源相对不发达的地区或者农村学校,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学生同步学习优质课程,促进教育公平。除了学生之外,社会大众也积极学习人工智能知识与技能,形成全民学习、全民应用的良好氛围。

第三,生活品质更加美好。在社会服务方面,有序推动人工智能在辅助诊疗、健康管理、医保服务等场景的应用,将大幅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智能陪伴、助残设备、智慧养老等应用也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在文化产业方面,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将创作更多具有中华文化元素和标识的文化内容,进一步繁荣文化生产、增强文化传播、促进文化交流。

第四,消费结构更趋优化。“人工智能+”行动将推动居民消费实现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一方面,服务消费新场景进一步拓展。人工智能将改善文娱、电商、家政、物业、出行、养老、托育等生活品质,拓展体验消费、个性消费、认知和情感消费等服务消费新场景,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霍福鹏还谈到,“人工智能+”产品消费新业态不断涌现。智能终端“万物智联”,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快速普及,构建全场景覆盖的智能交互环境。人工智能还将加快与元宇宙、低空飞行、增材制造、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融合和产品创新,推动新产品、新形态不断涌现,持续释放新消费潜力。


IDC: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12亿台 同比增长1%

近日,IDC预测,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同比增长1%,主要由苹果终端3.9%的增幅所推动。在5月份,该研究公司曾将全年预测从增长2.3%下调至0.6%。预计今年的出货量将达到12亿台。

在最新的《全球季度手机跟踪报告》中,IDC预测美国的增长率为3.6%,中东和非洲为6.5%,除中国外的亚太地区为0.8%。它预计这些地区的增长将抵消中国1%的下滑。

尽管存在需求疲软、持续的经济不确定性等全球性问题,IDC表示健康的替换需求将有助于推动市场在2026年之前保持增长态势,2024年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1.5%。未来,智能手机厂商预计将通过投资更轻薄的设计、内置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技术、可折叠屏幕以及先进的摄像头功能,来专注于价值增长而非销量提升,来激发消费者的兴趣并证明更高的平均销售价格是合理的。预计在2025年,全球将有超过3.7亿台搭载生成式AI的智能手机出货,市场份额占比将达到30%,而到2029年,这一比例将超过70%,因为届时它将成为中端设备的标准配置。

IDC全球客户端设备业务高级研究总监纳比拉·波帕尔(Nabila Popal)表示:“OEM厂商必须推进他们的多元化和生产计划,以确保有足够的发货量来满足大多数市场、特定细分市场中仍然健康的需求。”


OpenAI、Anthropic 互评对方 AI 模型:GPT 存在谄媚行为,Claude 不易产生幻觉

 近日,据外媒 Engadget 报道,OpenAI 和 Anthropic 共同宣布,同意评估彼此公开系统的安全对齐情况,并共享分析结果。总体来看,两家公司产品各有缺陷,也提供了改进未来安全测试的思路。

Anthropic 表示,它评估了 OpenAI 模型在谄媚、告密、自我保护、支持人类滥用,以及破坏 AI 安全评估和监管相关能力方面的表现。评估显示,OpenAI 的 o3 和 o4-mini 模型表现与 Anthropic 自家模型一致,但 GPT-4o 和 GPT-4.1 通用模型可能存在被滥用的风险。除 o3 外,其他测试模型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谄媚行为。Anthropic 的测试未包含 OpenAI 最新发布的 GPT-5。GPT-5 配备 Safe Completions 功能,旨在保护用户和公众免受潜在危险查询的影响。据近期的报道,OpenAI 曾因一名青少年在数月内与 ChatGPT 讨论自杀计划而最终自杀,面临首起不当死亡诉讼。

另一方面,OpenAI 对 Anthropic 的 Claude 模型进行了指令层级、越狱、幻觉和策划能力测试。Claude 模型在指令层级测试中表现良好,在幻觉测试中拒绝提供回答的比例较高。这意味着在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其回答错误的情况下,Claude 不太可能提供答案。在此前 OpenAI 被指在构建新 GPT 模型时违反 Anthropic 服务条款,使用程序员操作 Claude,导致 Anthropic 本月初禁止 OpenAI 使用其工具的背景下,两家公司开展联合评估的举措颇受关注。不过,随着越来越多批评者和法律专家寻求保护用户,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指导方针,AI 工具的安全性正成为更加重要的问题。


前7个月电信业务收入超万亿元,同比增长0.7%

近日,据工信部消息,2025年前7个月,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0431亿元,同比增长0.7%。按照上年不变价计算的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8.9%。截至7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6.86亿户,比上年末净增1579万户。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2.28亿户,比上年末净增2149万户,占总用户数的33.3%。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及中国广电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8.15亿户,比上年末净增2508万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达11.37亿户,比上年末净增1.23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62.7%。


推进探索 6G 网络商业化落地路径,预研行业场景布局

近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通信管理局现已印发《北京市“5G + 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 年)》,相应文件主要对业界 5G 与 6G 发展布局进行介绍。参考文件获悉,其中提到有关部门将鼓励各大企业强化技术创新应用。支持头部企业以 5G 高可靠、低时延、轻量化、广连接、高速率、通感一体等技术为基础,聚焦工业制造、车联网、医疗健康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技术与产品的应用验证,推动工业 5G 网络增强特性向实用化演进升级,同时推进 6G 在行业场景的预研布局,探索商业化落地路径。具体产业方面,有关部门将重点支持工业无线(5G)、工业以太网(TSN)、边缘计算、信息模型、确定性网络、工业算力、开放自动化、工业数据互操作等技术在重点行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今年 6 月时,中国移动总经理何飚透露(截至 6 月)中国移动已开通三载波聚合基站超 5 万个、RedCap 基站超 60 万个,5G-A 网络覆盖超 330 个城市,实现网络速率、覆盖范围、智能水平、连接能力全面提升。同时,该公司将推动 6G 技术在 5G-A 网络先行先试,构建 6G 天地一体通感算智融合技术体系,共建 6G 试验网,共用 6G 开放试验装置,推动技术融合、资源融汇、产业融通。


国务院印发《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近日,国务院官网发布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了总体要求: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显增强,人工智能开放合作体系不断完善。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技术普惠和成果共享。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意见》提到,要驱动技术研发模式创新和效能提升。推动人工智能驱动的技术研发、工程实现、产品落地一体化协同发展,加速“从1到N”技术落地和迭代突破,促进创新成果高效转化。支持智能化研发工具和平台推广应用,加强人工智能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第六代移动通信(6G)等领域技术协同创新,以新的科研成果支撑场景应用落地,以新的应用需求牵引科技创新突破。

《意见》要求,培育产品消费新业态。推动智能终端“万物智联”,培育智能产品生态,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终端,打造一体化全场景覆盖的智能交互环境。加快人工智能与元宇宙、低空飞行、增材制造、脑机接口等技术融合和产品创新,探索智能产品新形态。


IDC:华为独占上半年中国折叠屏市场四分之三

近日,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手机季度预测报告显示,预计2025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约1983万台,同比增长6.0%;至2029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预计将会接近2729万台,五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8%。其中,中国市场表现尤为亮眼。自2023年起,中国已超越其他区域,跃升为全球最大的折叠屏手机市场。IDC预测,未来五年,中国市场份额将稳定在全球总量的40%以上,持续以创新引领推动全球折叠屏技术普及与产业升级。

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厂商格局日益清晰,头部效应显著。2025年上半年,中国折叠屏手机整体出货量达498万台,同比增长12.6%。在此背景下,华为以绝对优势持续扩大领先身位。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华为折叠屏手机出货量高达374万台,市场份额攀升至75%,创下历史新高,稳居市场第一。自2019年发布首款折叠屏产品以来,华为已成为首个累计出货量突破千万台的中国品牌。

其他厂商方面,荣耀(Honor) 尽管上半年未推出新品,仍以8.4%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二,展现出强大的用户粘性。OPPO通过调整产品节奏,率先推出搭载旗舰芯片的折叠屏机型,以6.1%的份额位列第三。小米与vivo则在年中陆续推出新品,暂列第四、第五位,市场份额分别为3.7%、3.0%,为市场注入多元活力。IDC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华为、荣耀、OPPO、小米、vivo合计占据中国折叠屏市场超96%的份额,头部品牌主导格局已基本形成。


HMD手机在美销量同比下降41% 此前宣布退出美国市场

近日,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报告显示,第二季度美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9%。三大运营商的表现驱动了市场上涨,在夏季设备促销活动的推动下,AT&T、T-Mobile和Verizon门店的智能手机销量在第二季度分别同比增长16%、20%和12%。第二季度美国市场智能手机收入同比增长11%,达到175亿美元,平均售价增长2%,销量增长9%。第二季度美国智能手机平均售价为647.53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632.59美元。其中,苹果销量同比增长10%;三星手机销量同比增长16%。

HMD手机(原诺基亚手机)销量同比下降41%,原因是该公司宣布退出美国市场。HMD现有的智能手机库存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售罄,该品牌将不再在美国市场上拥有智能手机业务。HMD此前宣布,公司因“充满挑战的地缘政治和经济环境”而退出美国市场。Counterpoint Research认为,HMD手机退出将为摩托罗拉和TCL等品牌创造机会,能够满足HMD目标客户群的需求。


苹果首款折叠 iPhone 曝料

近日,彭博社的马克·古尔曼发布博文,曝料称苹果将于 2026 年推出其首款折叠手机(下文简称 iPhoneFold),一方面会明显减少屏幕折痕,另一方面将搭载其自研的 C2 基带芯片,并采用无 SIM 卡设计、Touch ID 解锁,测试机有黑、白两色。苹果为尽量减少折痕的视觉影响,决定将屏幕触控感应层由 on-cell 技术改为 in-cell 技术,这一设计与当前非折叠版 iPhone 的屏幕工艺保持一致,主要让传感器位置更靠近屏幕内部,从而减少空气间隙和折痕显现。

援引博文介绍,在 on-cell 屏幕中,触控传感器位于前玻璃下方、彩色滤光片基板之上,触控灵敏度高且制造相对简单。但这一设计在折叠屏上可能因层间间隙加重折痕。in-cell 技术则将触控层置于彩色滤光片基板下方、偏向屏幕内部的位置,更有助于保持平整外观。除屏幕技术外,苹果还将在 iPhone Fold 上首次搭载自研第二代 C2 调制解调器芯片。这款芯片延续了首代 C1 的高能效优势,并在蜂窝通信性能上接近高通同类产品。苹果硬件技术高级副总裁 Johny Srouji 曾表示,自研调制解调器是一个“跨世代的平台”,每代都会迭代优化,以在连接性能上形成差异化优势,意味着 C2 不只是为 iPhone Fold 而生,也会应用于 iPhone 18 Pro 系列等未来产品。

据彭博社记者 Mark Gurman 报道,iPhone Fold 测试机正采用黑色和白色两种配色,将不提供实体 SIM 卡槽,转而完全支持 eSIM,并使用 Touch ID 指纹识别替代 Face ID 面部解锁。


01.png

以上信息来源于网络,由智奇数美编辑整理,如涉及侵权请告知删除。

返回列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