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9月8日,每周新闻速报
近日,华为发布2025年上半年经营业绩,四大设备商(华为、中兴、爱立信、诺基亚)的上半年成绩已全部揭晓。
在全球通信行业从5G向5G-A演进、AI技术全面渗透的关键阶段,四家企业的业绩呈现出显著分化:华为、中兴的“多元化”策略,使其可以有效抵御电信业投资周期波动,特别是算力(华为主流算力产品形态为芯片,中兴主流算力产品形态为服务器)与终端业务的爆发式增长,驱动华为和中兴在收入规模上又上一个新台阶。“欧洲双雄”爱立信和诺基亚在多元化市场拓展方面则相对保守,则仍受困于市场波动与业务调整,销售额承压。
值得关注的是,AI已不再是“附加选项”,而是决定企业增长潜力与市场地位的核心变量,深刻重塑四大设备商的业务格局与竞争逻辑。
近日,中国移动研究院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中移湾区(广东)创新研究院院长何申,对研究中心的目标定位、使命愿景与未来规划进行了系统阐释。
何申指出,人工智能有四大基础—算网数智。一是强大的算力,二是强大的网络,三是丰富的数据,四是智慧的大模型。中国移动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研究中心作为通信行业中央企业下设的面向AI的研究机构,具有独特优势:
一是场景覆盖广:立足中国移动“供给者、汇聚者、运营者”的AI定位,具备丰富业务场景,可实现安全治理方案的快速验证与高效迭代;
二是能力融合深:依托研究院在AI与安全技术的双重积累,能够形成“研发—安全—应用”的闭环能力,而非碎片化拼凑;
三是产业协同强:发挥央企责任优势与通信龙头优势,联动上下游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贯通“技术—标准—应用”全链条,形成“产业驱动创新、创新反哺产业”的良性循环。
其中,中移湾区创新院发挥着“桥梁”作用:将研究中心的理论与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下沉至省公司,由省公司进一步包装为业务商品,并依据市场需求及时反馈,形成“研究—产品—市场”的双向循环,推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同向发力、互促共进。
近日,据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透露,苹果计划于2026年推出其首款可折叠iPhone,并计划于2028年跟进发布可折叠iPad。两款可折叠设备均采用超薄玻璃盖板解决方案,由康宁公司独家供应玻璃材料。
郭明錤预测,2026年折叠iPhone出货量将达800-1000万台,2027年有望增长至2500万台。郭明錤认为,折叠iPad的定价策略将更为高端,在展开状态下将提供18至20英寸的显示面积,折叠后则保持便携形态。这将成为苹果有史以来最大的移动设备屏幕,因此销量预期较为保守。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手机季度预测报告显示,预计2025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约1983万台,同比增长6.0%;至2029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预计将会接近2729万台,五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8%。
IDC指出,依托成熟的本土供应链体系、消费者对前沿科技的高接受度,以及厂商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捕捉,中国在折叠屏手机的市场主导地位将长期稳固,预计未来五年内,中国市场占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的比例将稳定在40%以上,持续以创新引领推动全球折叠屏技术普及与产业升级。
近日,彭博社马克·古尔曼报道称,苹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流失仍在继续。Meta 证实苹果机器人研究负责人张剑(Jian Zhang)已加盟其机器人工作室 Meta Robotics Studio。与此同时,苹果自研大语言模型团队又有三名研究人员离职。
知情人士透露,这三人分别是 John Peebles、杜楠(Nan Du)和赵萌(Zhao Meng)。据称,赵萌将前往 Anthropic,而另外两人准备加入 OpenAI。他们三人均来自苹果基础模型团队。据称,该团队近期已流失约 10 名成员,包括其负责人,在苹果内部负责支撑 Apple Intelligence 平台的研发。在此之前,该团队已有多名成员跳槽至 Meta,例如前团队负责人庞若鸣(Ruoming Pang)就因一份为期多年的 2 亿美元(注:现汇率约合 14.27 亿元人民币)薪酬工作离开苹果。古尔曼称,苹果内部正在讨论是否应加大对外部技术的依赖,而非完全押注自研模型。部分员工认为,Apple Intelligence 上线后反响不佳,以及可能转向第三方方案的消息,都导致团队士气下滑。关于机器人研究,张剑在苹果领导的团队主要聚焦于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在相关产品中的应用。今年 4 月,其团队成员 Mario Srouji 已跳槽 Archer Aviation,负责人工智能产品。该研究组隶属于苹果的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部门,与公司此前并入硬件工程部门的机器人产品研发团队分属不同体系。
彭博社报道显示,机器人技术已被纳入苹果未来的重要产品规划,包括一款带有可移动屏幕的桌面设备,以及用于零售和制造领域的机械臂。Meta 方面则在 Reality Labs 部门继续推进机器人相关研发,并在智能眼镜、人工智能功能以及人形机器人操作系统和硬件上进行投入。张剑将在 Meta 负责产品开发工作。知情人士还表示,苹果人工智能团队的离职潮预计仍将持续,目前还有更多员工正伺机寻求可能的跳槽机会。
近日,华为Mate XTs 非凡大师及全场景新品发布会在深圳隆重举行,正式推出全新三折叠华为Mate XTs 非凡大师,一同亮相的还有华为ULTIMATE DESIGN非凡大师全新徽标。同时,华为智慧屏 MateTV、华为MatePad Mini、华为FreeBuds 7i等多款全场景重磅产品发布。
华为Mate XTs 非凡大师实现从“形态创新”到“生态破局”的升维进化,结合鸿蒙操作系统5.1,首次将PC版应用装进手机,覆盖办公、金融、绘图等多个领域,带来超级移动生产力。同时,华为Mate XTs 非凡大师首次将PC级交互体验带入手机,自由多窗模式下,应用窗口可叠放、缩放、快速切换、多任务处理游刃有余,随时开启PC般的高效操作。全景多窗支持三窗并行,窗口大小可调整,内容可跨应用拖拽,一屏多用更有效率。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了《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该方案系统部署了2025–202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的路径,通过政策、技术、市场、资本、人才等多维度协同发力,旨在实现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目标,为工业经济稳定发展提供核心支撑。
《行动方案》提出,2025-2026年,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在7%左右,加上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关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达到5%以上。到2026年,预期实现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5个省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过万亿,服务器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超过40%,个人计算机、手机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行动方案》共制定了3方面共16条具体工作举措,分别针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化构建高质量供给体系;促进国内外市场畅通经济循环,深挖需求潜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方案》提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面向行业应用和消费场景,统筹专项资源,持续强化电子产品供给水平。促进人工智能终端迈向更高水平智能创新,推动智能体与终端产品深度融合,制定人工智能终端智能化分级方法和标准,鼓励各地推动人工智能终端创新应用。推动手机、个人计算机、家庭网关设备、视听设备、服务器等整机和零部件迭代升级,持续提升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计算机外设可靠性,打造新型显示、智能安防、车载计算、智能可穿戴、智慧健康养老、智慧家庭等新兴产品,研发高性能轻量级扩展现实(XR)等新型终端设备,鼓励创新产品形态、提高质量水平、培育高端品牌。加快提升新一代整机装备供给能力,推动5G/6G关键器件、芯片、模块等技术攻关,加强6G技术成果储备。
围绕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重点任务,全面发挥电子信息制造业承载和赋能作用,强化千行百业应用牵引,积极培育产业新业态。推进电子信息基础设施和新型城市基础设施融合建设,面向工业、文旅、教育、健康、智慧城市等领域需求,遴选推广一批北斗规模应用、先进计算应用、智能体育等典型解决方案。提升智能产品适老化设计水平,增加智慧健康养老优质终端产品供给。推进人工智能服务器、高效存储等先进计算系统建设,提升智算云服务水平,赋能科学研究、自动驾驶、生物医药等高算力场景。支持汽车电子、海洋电子、航空电子、医疗电子等产业发展,助推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构建基于北斗的精准时空信息服务体系,促进北斗与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深度融合。同时,加力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大规模设备更新、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充分发挥重大项目撬动牵引作用,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编制完善产业链图谱,有序推动先进计算、新型显示、服务器、通信设备、智能硬件等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布局。聚焦行业垂直领域场景,切实推动算力转换为生产力,打造以跨平台计算框架为核心的计算生态,加快对多体系芯片、多类型软件、多元化系统的兼容适用,提升产业生态主导地位。加强CPU、高性能人工智能服务器、软硬件协同等攻关力度,开展人工智能芯片与大模型适应性测试。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各地已建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水平,强化服务器、芯片和关键模块的兼容适配。加强电子信息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强化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供给。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领域重点专项,持续支持集成电路、先进计算、未来显示、新型工业控制系统等领域科技创新。提升协同攻关效率,支持人工智能、先进存储、三维异构集成芯片、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方向基础研究。面向光子领域重点环节开展技术攻关,加大对高速光芯片、光电共封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力度,推动光架构与现有电架构体系生态融合。谋篇布局时空信息产业,一体推进卫星定位、导航、授时、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通信、网络等协同发展,突破多源融合定位、室内外无缝定位、低轨导航增强、自适应抗干扰防欺骗等北斗关键技术。加快网络化、开放化、智能化、协同化的新型工业控制系统和操作系统架构体系研究。加快推动RISC-V产业发展,促进产品技术研发、标准体系建设、应用落地和国际化合作。
近日,温州市人工智能局挂牌成立。浙江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此前批复同意温州市数据局加挂温州市人工智能局牌子,这是浙江省首个挂牌的人工智能局。
从报道中获悉,该局主要职责包括拟定并组织实施全市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政策,统筹推进全市算力、语料、算法等相关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牵头推进全市“人工智能 + 行动”,以及开展人工智能领域企业、人才引育服务等。温州市数据局(市人工智能局)负责人介绍说,“加挂人工智能局牌子,不是形式上的机构叠加,而是城市未来发展战略赋予我们的新使命。我们将坚决履行好牵头抓总职责,强化部门协作、市县联动和政产学研投协同创新的工作机制,全面放大‘数据要素 ×’‘人工智能 +’的协同效应,助力温州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先行市。”同时,在今天举行的温州全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上,《温州市“人工智能 + 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 年)》发布。文件提出,温州将构建多层次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明确通识课程各学段每学年不少于 10 课时。同时,为提升学科教师在人工智能教学领域的应用力,温州将市、县、校联动开展学科教师“AI 素养提升”专题研修和 AI 应用力全员培训。
到 2027 年,中小学初、中、高阶课程学校覆盖率分别达 100%、60%、20%,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覆盖率达 100%。
近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DeepSeek 正在开发一款具备更先进 AI 智能体功能的人工智能模型,意在与 OpenAI 等美国竞争对手在技术新前沿展开竞争。该公司正在打造的模型能够在用户仅提供最少指令的情况下,代表用户完成多步操作,并能根据以往操作不断学习和改进。消息称 DeepSeek 创始人梁文峰正在推动团队,目标是今年最后一个季度发布该新产品。
今年 1 月,DeepSeek 发布的 R1 模型以模拟人类推理过程的能力,颠覆了全球科技行业。据称,这款模型的开发成本仅几百万美元。然而自那以后,DeepSeek 仅推出了小幅升级,而来自中美两地的竞争对手已陆续推出多款新模型。近几个月,OpenAI、Anthropic 和微软分别推出各自的智能体软件,旨在简化个人和职业任务。中国创办的 Manus AI 也凭借其通用 AI 智能体获得全球关注。与传统聊天机器人不同,这类新型智能体不仅仅用几句话回应用户,而是可以处理更复杂的任务,包括规划旅行、编写和调试代码等。
报道指出,DeepSeek 和整个行业的目标,是打造越来越自主的 AI 系统,使其在几乎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主动执行复杂现实任务。但截至目前,AI 智能体仍然需要一定程度的人类监督。
近日,华为公司副总裁、数据存储产品线总裁周跃峰发表演讲,他聚焦Agentic AI时代数据的关键作用,呼吁重视存储在AI基础设施中的发展,提升AI推理的效率与体验,助力我国AI普惠发展。当前我国数据规模持续扩大,然而AI用数仍面临挑战。周跃峰强调,宜重视数据的归集流通与高效使用,通过三大场景建好数据基础设施:城市层面打造先进存力中心,实现全域数据汇聚、可信流通;行业层面构建高质量语料库,推动多维数据智能融合;企业层面部署AI数据湖,为多智能体协同提供数据支撑。
针对AI产业向推理阶段转型的需求,他指出,在推理系统中,存储与计算同等重要,二者协同可重塑AI推理架构,破解推理效率与成本难题。华为UCM推理记忆数据管理器凭借多级缓存能力,将推理记忆数据成池存储、统一管理,并快速调用历史记忆数据加速推理任务,优化推理体验。华为表示,将持续联合产业力量,推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与存储技术发展,助力AI普惠。
近日,市场研究公司Omdia最新发布的《全球电信运营支出追踪报告—2024年》显示,2024年全球电信运营支出(OPEX)微降0.2%至1.63万亿美元,而总收入则增长3.4%至2.01万亿美元。
运营支出在收入中占比从84%降至81%(若剔除折旧、摊销及一次性收支项目,则从67%降至65%),这表明效率略有提升,人力成本与网络配套设施(下图中的Network Utilities,具体指电力等公用事业费用)的运营支出也呈现积极但细微的改善。然而,尽管电信业宣称AI具有变革潜力,但关于AI实施所带来的实际成本效益的披露仍显不足。
以上信息来源于网络,由智奇数美编辑整理,如涉及侵权请告知删除。